电脑与信息技术

回收电脑、回收服务器,后“华强北时代”(2)

 
检验估价之后,这些二手3C又会向何处去? “小熊U租会将回收的二手3C如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等进行分类后再卖给大型二手3C批发商,另一部分价值较高的设备则会租赁给企业。”吴炫耀表示,大概有20%的产品会流向租赁环节,平台零售的比例占到5%-10%,其余大部分中低端的成品还是会流通到批发商手中。 对小熊U租来说,高端设备租赁业务的回本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而将二手3C直接进行销售,一方面能够降低其租赁业务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设备回收和销售的周转率,即现金的流转,使行业资源的循环更加高效。 当前,业内的一个共识是,B2B的周转效率更高,因此同行间销售在二手3C市场上已是司空见惯。 “二手3C行业货品的成色只有不到10%的优品,这也意味着直接to C端的销售量大概只有10%,其余85%的良品基本是面向二手从业者,最后剩下5%的残次品会直接进行拆解和提炼。”何晔表示。 据「创业最前线」了解,行业内二手3C销售业务的毛利率虽然仅为10%,并非暴利生意,但国内二手3C庞大的市场对圈外玩家似乎还有无穷的吸引力。 据CIC数据,2020年中国二手消费电子总成交GMV达2522亿元,其中手机细分赛道GMV达18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二手消费电子GMV将保持30.8%的年化复合增长率,至2025年有望接近万亿市场。 3、“平台化”拯救一切? 然而,二手3C虽有“金矿属性”,但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生意。 例如不同平台在核验环节“各自为战”,一度让行业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 “首先,每个平台的质检水平和标准制定会有所差异。其次,目前二手3C的质检基本为人工质检,而人工质检往往会存在人的主观性差异。”何晔指出,这就需要自动化质检工具来提升整体检验的自动化水平,让标准更加稳定、统一。 朱萧然也表示,人工检测普遍缺乏统一标准,比如说一个验机师看多了旧手机,偶然看到一台相对新的机器就会打出高分。那么,这个检测结果的偶然性或主观性就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平台用户(尤其是交易方)来说,是不公平的。 因此,评判标准不同直接提高了为产品估价的难度。 “平台间的估价会相差很多,拿到产品后如果在功能测试上出现问题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估价。”朱萧然说到。 而估价和实际成交价之间仍有差距。例如此前在《转转“玩不转”二手机?》一文中,「创业最前线」就提到了转转涉嫌以高估值吸引流量,再利用消费者怕麻烦的心态压价拿货现象。 而从争夺货源角度看,行业里也一度陷入“价高者得”的困境之中。
“二手3C交易在回收环节打得主要还是价格战,因为买二手3C的消费群体属于价格敏感性用户,首要诉求就是产品便宜。”朱萧然指出。 而平台化正在试图消解这些行业困境。 “我们通过系统化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和估价,再根据前期积累的大量采购和销售历史数据评估当下的市场行情以及产品的残值和淘汰周期。”吴炫耀表示。 针对二手3C生意线上业务门槛高的问题,大平台也比小作坊更有优势。 “重金回收的线上生意本质上是基于信任,这也是大平台很容易做线上业务的原因。”朱萧然说,“没有平台背书和信任基础,谁敢随便寄手机给不知名的小公司?” 平台化销售的门槛高,对消费者来说,他们能给到的价格也相对高——平台化剔除了传统渠道商层层“盘剥”的中间环节,从最前端收回设备再卖给最需要的人,因此产品的价值也很高。 “平台化销售的优势是基于信任的规模化,加之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和高价格,会比中小玩家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吴炫耀表示。 “不过,二手3C交易仍然是只能让部分人满意的生意。”朱萧然表示。 4、后“华强北时代” 当平台型“正规军”的价值不断被放大,中小型二手经销商还有活路吗? “过去我们需要在各种平台上去争公域流量,而采买流量的价格是很高的。”朱萧然回忆道,早期获取流量上门的方式就是在58同城上投广告,一个月花费上万块,后来又转到转转上。“不仅流量越卖越贵,很多客户最后也变成平台的客户,流量带不走,平台也没办法再作转化。” “花钱买流量”的逻辑行不通,朱萧然又开始打起媒体业务和私域流量的主意。他的团队从2015年就开始筹备媒体矩阵,内容以产品测评为主,2018年开始做视频,现在通过互联网已经积累了稳定的客户群,一个月能回收六、七千台二手机。 “过去交广告费本质上是给平台打工,现在有了私域流量才像是自己做生意。”朱萧然无不感慨。 但在平台化、标准化的趋势下,传统渠道上的价值也在逐渐被弱化,或者说曾经给平台供货的他们已经无力与平台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