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史学研究进入新时代
作者:李伯重
来源:《人民日报》(2017年7月31日 第16版)
李伯重(图源:网络)
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由网络信息技术参与构建的世界里。不论一个人喜欢还是厌恶,其工作和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一切,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这个现实也清楚地表现在学术研究方面。那么,这个势不可挡的技术进步与史学研究有什么关系呢?
在今天所有的学术分支中,史学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学科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史学到今天已成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学科。由于有长期形成的专业化的学术体系,过去史学工作者做研究很少使用新科技,像今天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这样的高科技,更是少有人问津。
一个最古老的学科和一种最新的科技,二者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历史,一些学者觉得是中看不中用,也有一些学者觉得这是时代潮流,应当努力追赶。不管看法有多大分歧,对于所有史学工作者来说,怎样把握网络信息技术与史学研究之间的关系,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历史是大势所趋
网络信息技术为史学研究带来了巨大便利。利用这种新技术所创造的新资源,研究者可以突破原有时间、空间的局限,在短时间内占有更多的研究资料;同时,这种新技术还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可以使研究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进行更为科学的研究。
史学是一门科学,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史学研究必须以史实为基础。马克思说得很清楚:“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因此,充分占有材料(即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但是,如何充分占有史料却是一个问题。在史料有限的古代,做历史研究时“读万卷书”就能够充分占有史料了。但在今天,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人读书万卷已经远远不够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图源:网络)
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即可以利用的史料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我国本是历史文献大国,现存各种文献资料数量巨大,仅仅只是收藏在图书馆和档案馆中的明清历史档案,就以数千万件计。这些明清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过去只有少数学者能够接触这些文献中非常小的部分。最近20年来,这些文献的数字化迅速展开。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例,馆藏清代档案文献达1000余万件,2005年底该馆正式启动《清代档案文献数据库》重点档案文献数字化项目,使得这些以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献能够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除了国家资助的项目,许多私营机构也在大力开展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其所收文献数量都很惊人。
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献,也包含许多重要史料。在过去20多年中,一些机构开始收集这些文献。例如,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在过去20多年中,收集了大量20世纪中期集体化时期山西农村的第一手资料,总数达1500万件以上。贵州清水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也发现了近400多年来的大量民间契约和交易记录,有专家推测其总数可能多达30余万件。像这样的第一手史料,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极为重要。现在这些史料也正在数字化,一旦完成,我们将看到一大批从未见过的全新史料。
贵州清水江契约文书(图源:网络)
“史料大爆炸”带来的结果是,无人能够自夸读遍天下书。即使一个学者过目成诵,要读遍现在已经建成的任何一个大型数据库中的书,也是很难做到的。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勒高夫说:“历史学今天正经历着一场‘资料革命',这一革命与新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史料的革命必将引起研究方法的革命。这在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
史学研究如何使用网络信息技术
在过去20多年中,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建成一些历史文献数据库,而更高级、更专业的数据库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之中。这些网络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果,为我们的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不过,许多史学工作者虽然认同这一点,但是觉得无从下手,因此不敢尝试。事实上,网络信息技术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多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