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杰: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固然重要,但创新根
“一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的全面形成,拥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固然重要,但根本上还在于企业界的眼界、实力和科技创新活力。”
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在2020中国计算机大会CTO高峰论坛上带来在线演讲。李国杰以“担起振兴‘产业技术’的重任”为题,详细阐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归属、产业技术与实验室技术的区别、做科研的最终目标以及中国产业技术的真实水平。
“去年刚成立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他们的口号是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的唯一标准。我个人很同意这个看法。”
他表示,绝大多数科技人员的工作只有最终体现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才有真正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形成以产业技术为目标导向的科技文化。“产业技术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后的应用开发,而是引导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原始动力。”
“申请到多大的科研项目,掌握多少科研经费,不是目标,而是一种承诺与责任。发表了多少文章,获得多少奖励,戴什么人才帽子都是中间结果,最终要看对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贡献和影响。”
李国杰在演讲中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产业技术。他呼吁IT企业的CTO们要担起振兴“产业技术”的重任,集体发出国家要高度重视“产业技术”的呼吁,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李国杰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智库特聘研究员。他于1943年5月29日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
他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2000/3000超级服务器,为发展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做出贡献。
以下为李国杰在2020中国计算机大会CTO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内容:
国家强盛的基础是企业,民富国强的基础是有强大的企业。军事力量的强大也要靠先进的企业。美国国防部发现国防部门自己做的器件设备比国际上先进企业落后两代,所以今年他们决定采用“零容忍”策略,采购全球最先进的器件和设备。
经济学家统计过,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改变了人类生活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的。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究开发经费都出自企业。
近代以来,任何忽视市场力量,不能发挥公司组织优势的国家都逐渐凋落,只有由公司推动市场经济的生产力,国家才能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一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的全面形成,拥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固然重要,但根本上还在于企业界的眼界、实力和科技创新活力。
早期的科学研究只是有钱闲人的消遣娱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已经是数以千万计的白领人的职业,究竟研究和开发的目的是什么?
我归纳起来,研究开发无非是三种目的:
1、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往公共的知识海洋中灌水。
2、以实验室的形式做工程任务,满足国防等部门的需要,像我国的国防科研。
3、通过企业的形式将知识变成产品和服务,提高人类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
那么,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研究开发的主要归属。说白了,除了少数人做第一和第二类工作外,绝大多数科技人员的工作只有最终体现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才有真正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形成以产业技术为目标导向的科技文化。
研究与开发不是从所谓的上游流到下流的线性关系。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反过来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很强拉动力。
企业与大学及科研机构之间有多个层次的互动。企业和大学之间、和科研机构之间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性的交易,而是个多层次的互动。
本质上讲,基础研究是不管有什么用的。所谓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到底研究什么,主要不是看基础研究有什么新成果,而是看产业技术研究有什么需求。产业技术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后的应用开发,而是引导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原始动力。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没有研究机构,就是一个“生产车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产业技术。IT企业的CTO们要担起振兴“产业技术”的重任,集体发出国家要高度重视“产业技术”的呼吁,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