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与信息技术

基于信息技术的电梯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

电梯检测维修培训培育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理论知识的教授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受培育的员工成长为综合化、复合化人才。然而,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培训的需求,这就需要结合信息手段创新培训培育模式,使培训效果更加切合社会生产与服务的需求[1]。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改进与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电梯检测与维修培育模式,以供校企双方参考。

1 电梯检测与维修培训培育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明确培养方式

任何一门行业的人才培养都需要明确其培养的方式和手段,电梯的检测与维修行业也是如此。但是,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现如今企业培训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培养方式,这就影响着电梯检测与维修行业人才培养的进度。一些企业在培养人才的方面,还是主要采用现场授课、实地实训等传统培养手段,很明显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这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时代在进步,电梯检测与维修行业在发展,但是培训方式还停留在原先,就会导致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工作实际不符。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就必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统一校企合作电梯检测与维修的人才培养方式,才能使员工更好地学习电梯检测与维修专业知识。

1.2 培训缺乏与实际结合

电梯检测与维修员工必须通过阶段性的学习与培训,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而更好地面向服务对象开展电梯检测与维修工作,这就需要培训培育工作能够结合实际,而不是单单的理论知识的传授。现如今,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所开展的培训内容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2]。不仅如此,电梯检测与维修行业是服务于市场的,即在教学培训的时候也需要将市场需求纳入培训内容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手段,从而提高员工的电梯检测与维修能力。

1.3 落后的培训模式

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从事电梯检测与维修服务的企业普遍形成了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制度。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仍有一些企业没有意识到对员工电梯检测与维修教学培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他们没有更新培训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他们对于员工的培训,往往采用的是“一体化”的培训手段,即所有的学生培训方式都是一样的。这种培训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培训的进度,但是却忽视了每个员工的具体情况,也不利于员工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电梯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2.1 构建融入信息技术的培训方案

在电梯检测与维修行业教学的培训过程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应的培训方案,并确保方案的可执行性。结合现阶段电梯检测与维修培训现状来看,应当着重考虑以下切入点,即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将不同的员工进行分类,并且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对其展开针对性培训。原因在于,电梯检测与维修行业中也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如电梯的检测、电梯的维修、电梯的监控等。这些不同种类的岗位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也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员工工作岗位培训的结合点,使员工能够明白他们未来所处岗位的信息技术应用特点与方向。

2.2 利用信息结合优化培养方式

采用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培养方式对电梯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是促进员工服务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需要在明确的培养方案下,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与优化培养方式,助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一方面,应着手构建或引进适应于本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培训平台,并优化资源导航体系,以便于员工开展自主学习以及体验智能引导式培训服务[3];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展培训工作所需的数字资源途径,可以考虑从采购数字培训教材、开发网络文献资源以及联合区域内企业构建培训数字资源共享联盟等途径入手,来动态丰富、调整培训数字资源供给体系,使得培训工作能够与时俱进的发展。

2.3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培训评价系统

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提升员工培训的积极性,这也是优化培训模式的重要方向。如果缺乏评价体系,员工就会觉得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就会在培训的过程中滥竽充数,这就失去了培训的本质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常规性培训通常会产生许多数据,不仅包括了员工培训进展情况,也涵盖了培训供需以及员工情绪等重要信息内容。企业可以借助这些数据,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来强化培训管理。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为精准地实现对于员工能力与培训需求的科学匹配,提升培训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对员工培训效果的动态评价,在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上一篇:信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