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与信息技术

高职音乐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究

 

以往的高职音乐课上,教师的授课思路、教学大纲基本上为借鉴、模仿,这样的课堂没有亮点、不够新颖、枯燥乏味。将音乐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够让教学方法得到创新与改革的思路,让课堂气氛变得新奇,而且寓教于乐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们对于音乐课更加感兴趣,对于学习音乐的态度不再是消极的。

一、高职音乐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育意义

首先,高职音乐课与信息技术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让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内容丰富化,学生能够从中体会音乐的艺术美感、发掘其中的乐趣、领悟音乐的魅力。

其次,信息技术在高职音乐课堂中的使用能够让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多种多样。信息技术因其多变的种类与灵活的特点,在音乐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且多元的,无论是“听”“唱”“演”“奏”,信息技术都可以体现其效用,并且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练习及表现的机会。

最后,在高职音乐课堂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较高音乐素养的人才。音乐素养的培育与训练是需要内部教学强化与外部环境影响相结合的,在高水平的音乐环境下强化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此前提下培养出的音乐人才,无论是音乐鉴赏能力还是自身音乐素质都是高水平的。

二、高职音乐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方法

(一)由“听”到“欣赏”再到“鉴赏”,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赏析素养

从“听”到“欣赏”再到“鉴赏”是提升音乐素养的过程,想要完成这个过程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每位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以及音乐灵感天赋都是不同的,对于在音乐方面不是很“敏锐”的学生来说,训练其提升音乐素质的过程是漫长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课堂中,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音乐培育效率、缩短教学时间、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对音乐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教师可以采用阶段性的训练方法。

(二)由“唱”到“演”,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

唱歌每个人都会,或悦耳或难听,但都可以做到唱,但如何唱得好就需要专业学习及练习。

先是“发声”,没有两个人是具有相同的声音的,每个学生的声音不同,适合他们的音乐风格也就会存在差异。运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分析能力,为每位学生找出最适合自身声音特点的音乐类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符合自己“风格”的音乐练习,让学生的特点变优点。

再就是“音准”,我们平时总会遇到“五音不全”“跑调”的例子,这就是在唱的过程中发音不准导致的,如果不予纠正是改不了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唱一首歌,运用信息技术记录下每位学生在发音、音准方面的问题,然后用信息技术中的测试技术对比发现学生发音问题的原因所在,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实现技术校准的目的。

最后是如何“演”,唱人人都会,通过训练也可唱得更好,但想要“演”好却并不容易,演与唱的本质区别就是演需要发自内心、带有情感。教师可以在此方面加大培养力度,多给学生播放音乐剧、歌剧等,并通过信息技术细化、甄别演员的面部表情、声音特点,让学生更细微地观察,从而理解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与意境情感。

(三)由“练”到“奏”,以信息技术提高乐器学习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将乐器教学进行融合,在音律校准、方法技巧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让乐器教学更加精确有效。同时学生在课后也可通过乐器模拟设备进行练习,因为乐器是多种多样的,或大或小或笨重或灵巧,小的乐器携带或是移动很方便,如果是大型乐器,每天的搬运工作就会是一大难题,运用信息技术将乐器进行电子模拟化,不仅占用空间小易移动,还可通过信息网络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作用。信息技术在乐器教学方面的应用,可以节约教学成本、节省教学空间,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乐器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新课改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成效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新规划。高职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但符合新课改的改革初衷,更是对学生音乐艺术培养的有力支持,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积极、音乐课堂上的艺术氛围更浓郁,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强化音乐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