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职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古典诗歌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过精练优美的文字表达传承了我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对其进行剖析鉴赏可促进审美情操的提升及语言结构的优化。近年来,随着教育行业对于古典诗歌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中职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工作逐渐引起了广大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古典诗歌教学手段的革新与优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笔者特立足于古典诗歌教学的实际特性,深入探究了信息技术在这一板块教学工作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做如下总结。 一.扩大教学资源范围,巩固学生知识结构 从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当中的基本职能来看,其主要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来针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直观度不足、知识面过窄等现象进行解决,由此实现教学功能的进一步优化[1-2]。在中职阶段的古典教学工作中,学生对于古典文化的了解度不足、现有教学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等问题一直处于亟待解决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工作的充分开展形成了桎梏。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可考虑从扩大教学资源范围的方向出发,进一步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巩固,由此从基础上完善学生的基本认知框架,为后期深入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条件。例如,在针对某篇古典诗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资源对其时代背景、相关知识向学生进行展示,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于诗歌的内容、立意及中心思想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以《琵琶行》一文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章节的讲述时,可首先将该诗歌的背景故事制为PPT,使学生充分了解到作者白居易在触犯权贵利益的情况下被贬江州司马的背景,再逐渐由此延伸出作者送客过程中遇到琵琶女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为学生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充足的情感基调。通过对文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的解读,学生往往可对作者所抱有的同病相怜之情具有一定认知,与实际背景故事相互联系后,便更容易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出发,完成对于整篇诗歌的剖析与解读。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既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也可从根本上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框架进行巩固,对于后期阶段的学习可提供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推动教学氛围优化,调动学生求知欲望 鉴于当前中职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工作仍主要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单调的诗歌赏析流程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乏味感及枯燥感,不利于整体教学氛围活跃性的优化[3-4]。对此,除了应当采用相应的方法针对教学氛围进行调节外,还应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一根本层面着手,利用教学氛围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的紧密联系,适当融入有效的外界手段,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提升。针对上述需求,信息技术的作用便可在这一方面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其特有的灵活性与便捷性,通过对其进行巧妙运用便可为古典诗歌教学方案的调整注入大量的新鲜因素,由此在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也可实现学生求知欲望的大幅提升。例如,在进行古典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进行相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制作形式可为音频、视频等,并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进行穿插播放,营造出声色兼具的灵活氛围,使学生在这一氛围当中的感知力度得以强化,从而完成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目的。以《山居秋暝》一文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诗歌的讲述时,可充分与诗歌内容相联系,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进行相关情景的播放,使学生能够从更为直观的角度理解寓情于景的真实含义。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作者从空山、新雨、明月及清泉等动态或静态的景物描述方向着手,完成了一副虚实结合的景观描述,既体现了景物美感,也寄托了自己的怡然自得。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的场景播放时,可充分与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更为充分的理解。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枯燥的课堂氛围做出改善,同时也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兴趣点的层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感官刺激,从而推动学生求知欲望的根本提升。 三.整合教学板块难点,突破学生认知局限 受学生认知水平、鉴赏水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各个教学板块中往往均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难点,在无法得到有效突破的情况下,不仅容易弱化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且极易使学生后期的诗歌鉴赏过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可从整合各板块难点的角度出发,找出学生认知上的局限,并从“对症下药”的方向着手,由此实现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根本提升。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以“牵引式”方法对学生进行逐字逐句讲解,虽可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但也在更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下,教师可对新型的教学模式做出合理构建,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根本发挥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帮助学生从更为主动的角度针对教学板块中的难点进行解决,由此实现学生认知局限的根本突破。以《游褒禅山记》一文为例,许多学生在进行这一章节的学习时,难以摸清文章意象之间的差别,从而为文章的整体的解读带来了一定障碍。教师可通过制作Flash的形式列出传统诗歌中的意向表现形式,如“落叶对应失意”、“梅花对应傲气”等,使学生了解到意象中的“意”即为人的主观意识,“象”则为客观景象。学生对上述概念具有响应了解后,在对《游褒禅山记》中的景物意蕴进行解读时便可消除一定障碍,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游玩时所产生的具体思想感情。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既能够对教学板块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整合,同时也可帮助学生从自身角度对认知局限进行突破,具有着重要的教学辅助意义。 四.落实教学实践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古典诗歌教学的核心价值便在于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根本提升,为实现这一教学价值的根本发挥,除常规教学模式下的理论知识传播外,还可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教学精神的落实,使学生能够从更为全面的方向构建起完整的人文素养框架。针对上述需求,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功能,通过在网上发起与古典诗歌相关篇章的赏析征文比赛等形式,或针对某一主题开展某个对应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实践平台,从而促使学生在针对性剖析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进一步优化。例如,在“走进家乡”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在班级范围内开展“了解家乡著名景观”、“探索家乡的背景故事”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对家乡的文化底蕴具有更为深厚的了解。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活动,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后,整理出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建筑等,并以走访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调查与了解,同时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及自身见闻做出整理;随后,根据整理出的相关资料,小组成员可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诗歌撰写,写作的主题则应围绕着相应景观的特点、文化等,并适当融入个人观感等内容,使诗歌结构、内容更为完整;最后,由教师评选出最佳作品后,以多媒体为媒介向全班进行展示,供大家进行学习与鉴赏。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一方面可有效促进学生鉴赏能力、文化感知能力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在无形间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较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理论知识框架框架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根本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典诗歌教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信息技术对其教学价值进行强化是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古典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不断结合现有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针对存在的弊端与短板做出不断改进,以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提升。
下一篇:没有了